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解除劳动合同后,合同内容发生纠纷的,当事人知道后一年内可以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
签订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后一般不能反悔。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可以,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颁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关规定,只要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那么就可以要求单位支付最长不超过11个月的双倍工资。 二、证明劳动关系方面的证据除了劳动合同以外还可以有以下材料,按证明效力依次排列如下: 1、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 2、工资卡、工资存折、单位盖章确认的工资条或记录、单位盖章的职工花名册; 3、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4、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5、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6、用人单位盖章的考勤记录; 7、其他劳动者的证言(一般是两个同事作证)等。
1、劳动合同纠纷是可以仲裁的。 2、对于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等,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内,当事人能依法提起仲裁。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1、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法定情形不同,而且导致劳动合同解除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都由法律规定,不容许当事人通过合同约定,约定的解除或终止条件无效。 2、劳动者、用人单位的主观方面不同,劳动合同解除的,不仅需具备法定事由,而且需由劳动者、用人单位单方或双方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两者缺一不可。而劳动合同终止则只要出现法定事实,劳动合同则根据法律规定终止,不需要一方或双方作出意思表示。 3、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法律程序不同。 通俗讲,排除个别原因(死亡、破产等)劳动合同到期不续订就是终止,没到期有人提出不干就是解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0人已浏览
28人已浏览
30人已浏览
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