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方法:1、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
医疗民事纠纷与其他民事纠纷一样,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属民法的调整范畴。根据“私法自治”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国家不予干预,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一步:对患者进行抢救 1.确认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针对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2.为减轻损害后果,针对其进行必要的药物或者手术等治疗方法; 3.为避免过失行为导致医疗事故,针对该情形采取的其他措施(事前的预案;认真学习;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诊疗互利规范、常规等)。 第二步:现场保护,收集证据 1.病例的封存与保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其中,患者的病例反应了医务人员读患者病情的分析、讨论、治疗的主管认识和意见,是判定医疗事故和责任划分的重要证据。 病例可以复印,复印时需双方每方有2人在场,对病例原件和复印件核对无误后签字盖章均具有原始病例的完整性、真实性的特征。启封病例的时候,也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在场。 2.事故现场实物的封存和检验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3.尸体的处理 ①尸体的存放和处理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②尸检 患者死亡,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在经过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后,患者死亡48小时内进行尸检,有存冻条件的可延长7日。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三步: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事故纠纷:保留第一手证据,患者可以要求复印病历、单据; 去律师事务所找有学医的专门打医疗事故的律师,有很多,申请做个鉴定,只要医院有违反相关诊疗常规和法律规定,存在过失或过错,患者就可要求民事赔偿。 医疗事故的含义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应当向当地卫生部门申请鉴定,如果确认属于医疗事故后,则由医院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主治医疗人员负有严重过错并造成死亡重伤等严重后果的,则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0人已浏览
340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