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公司法》规定的竞业禁止条款有: 1、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
《公司法》第149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不适用。 2、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3、用人单位只能与三类人员约定竞业限制义务,即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保安工作不属于这三类故不适用。
竞业禁止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根据合同或法律规定,一方享有权利而另一方负有义务,权利人可以要求义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与自己的营业相同、类似或相关之营业,即有权限制义务人进行针对自己的竞争行为。我国《公司法》第61条“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从事上述营业或活动的,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第70条“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经理,未经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同意,不得兼任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经营组织的负责人”的规定就是竞业禁止在我国立法上的表现。除此之外,我国立法中关于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还有,《合伙企业法》第30条、第71条:“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合伙人违反本法第30条规定,从事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或者与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商业银行法》第52条:“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不得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保险法》第129条:“个人保险代理人在代为办理人寿保险业务时,不得同时接受两个以上保险人的委托”。竞业禁止根据义务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竞业禁止即不得从事与特定营业有竞争性并具有物质利益的营业行为,其义务主体为不特定的多数人。我国《专利法》第11条和《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就属于广义的竞业禁止。狭义的竞业禁止是对特定义务人的特定竞争行为而言的,义务主体为特定的且往往与权利主体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委托、雇佣、隶属、转让等。但因为篇幅所限,本文试图从狭义竞业禁止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在劳动关系中或曾经存在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负有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不得兼职从事与用人单位相同或类似业务的竞争性行为,即从在职竞业禁止和离职竞业禁止两条路径出发,对竞业禁止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一、劳动关系中的竞业禁止
竞业禁止原则是保证公司董事、经理能忠实地履行职务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公司法中予以确立。竞业禁止是担任某种特定职务或者从事某种业务的人,不得另外从事与其所从事的业务相竞争的营业。公司董事、经理在竞业禁止中是当事人,其行为要受到规范,因此公司法规定,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的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如果从事上述营业或者活动的,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这里表明,如果从事了与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有损公司利益的活动,则禁止他们享有这部分的收入,所得利益归属于公司。公司董事、经理为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不仅是指名义上的经营,也包括实际上获得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公司董事、经理与自己所在的公司进行交易,这是一种关联交易,应当防止利用这种交易为董事、经理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而损害公司的利益。何况董事、经理在公司中居于经营管理者的地位,不但了解公司情况,而且有权支配公司的经营,极易于出现交易不公正的情况。因此公司法对这种交易加以限制,明确公司董事、经理除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同意外,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这里表明,并不是绝对禁止董事。经理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而是有特定条件与程序,这些条件与程序体现在公司章程中或者以股东会同意的形式,以防止交易有失公正。除此之外,禁止公司董事、经理与公司产生交易关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2人已浏览
212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5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