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申请工伤认定时效也是一年,超过这个期限,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受理。 2、申请人身损害赔偿的时效也是一年,超过这个期限丧失了救济权利但是实...
超过一年未认定工伤的维权,如果存在法定的时效中止、中断的事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如果不存在法定中止、中断事由且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确认工伤情况...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工伤保险条例》对时效进行明确规定,其用意在于督促权利人及义务人去积极维护自身的权利或者履行相关义务,一年时效过后,并不意味着权利的丧失。就劳动者而言,未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工伤认定只是会导致其无法获得行政救济,但是,其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救济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般而言,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如果存在法定的导致时效中止、中断的事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 2、如果不存在法定中止、中断事由且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确认工伤情况,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待仲裁庭出具裁定或者不予受理通知后,直接向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认定为工伤并请求工伤赔偿。 3、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之诉,通过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工伤认定申请由于超过了申请时效,而不被劳动主管部门认定。没有工伤认定,法院也不会支持你的诉讼主张。如果情况确实属于工伤范畴,可以直接与单位协商处理;如果单位没有明确告知可以向劳动部门申请认定,属单位失职。 在法定期间内如果发生特殊情况阻断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等行使权利的,应当顺延申请时限。如果没有发生阻却事由的,法定期间经过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因此失去了工伤认定的主体资格。但受伤职工的伤害只要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15条所列举的情形,还是应当认定为工伤,其性质不因是否经过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而改变。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等虽然无权申请社会保险部门对工伤作出认定,但有权起诉要求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待遇,也可以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1、申请工伤认定超过时限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权。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7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2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