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是的,当事人享有知情权,刑事案件立案告知书必须送达当事人。 2、所谓立案告知书是指公安对于有被害人的行政案件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案件标准的...
调解是我国重要的诉讼制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调解作为重要的诉讼机制,具有解决纠纷的独特优势,被国际司法界称为“东方经验”。《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公安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2、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3、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采纳。 4、作出处罚决定之前,不向当事人告知给予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1、不提供户籍信息,只要能够提供被告的住址,法院是可以给立案受理的。2、提供被告的住址信息是原告的义务,如果原告无法提供被告的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法院会认为没有明确的被告,不会立案受理案件。3、《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九条: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起诉状列写被告信息不足以认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补正。原告补正后仍不能确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性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劳动争议案件采用“一裁两审”制,仲裁是强制前置程序,未经仲裁的,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刑民交叉时,民事案件应先不予受理的情形。民事诉讼证据因自身的证据属性不具有民事可诉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27人已浏览
15人已浏览
22人已浏览
18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