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以实体法为依据产生)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可...
1、民事主体即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在于,诉讼的被告当事人不同,民事诉讼的被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行政诉讼的被告之则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民事诉讼主要是解决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纠纷; 3、而行政诉讼主要处理民事主体起诉行政机关侵犯其权益的行政纠纷。
1.民法是实体法,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民事诉讼法与上述民事实体法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必须同时存在。 2.人民组织法主要规定人民的组织原则和活动原则,民事诉讼法主要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遵守的原则、制度和程序,二者调整的对象不同,属于不同的部门法。 但人民组织法与民事诉讼法又都共同服务于民事案件的审判,被称为审判法或司法法,因此,二者在某些原则和制度的规定上又是相通的或者是一致的。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并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团体,包括: (1) 人民法院; (2)当事人、第三人及其代理人; (3)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4)其他。 在这里,注意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区别于诉讼主体,诉讼主体是指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中能够引起诉讼程序发生、变更和终结的人。 诉讼主体在民事诉讼中居于重要的诉讼地位,没有诉讼主体参加诉讼,诉讼将无法进行或失去进行诉讼的意义,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对诉讼的发生、变更和终结起着决定性作用 。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6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251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