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般民事起诉原则是原告就被告,除另有规定的除外。《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
1、民事诉讼第三人,是指对原、被告之间的诉讼标的享有独立请求权,或者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原、被告之间正在进行的诉讼中去的人。2...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上诉的被告与其他被告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其他被告和原告都是被上诉人。 如果被告与其他被告有利害关系,原告是被上诉人,而其他被告可按一审诉讼地位列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一十八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的对方当事人包括被上诉人和原审其他当事人。 第三百一十九条必要共同诉讼人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起上诉的,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上诉仅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二)上诉仅对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对方当事人利益的,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三)上诉对双方当事人之间以及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承担有意见的,未提起上诉的其他当事人均为被上诉人。
确定要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交通事故后,需要做好的一些准备和需要知道的一些事项。 1、选择被告 很多受害人认为对方司机就是被告,其实不然,一旦选错了被告,只会浪费诉讼时间或是拿不到理想的赔偿款。对于如何选择被告,您可以参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主体责任认定章节。 2、选择法院 交通事故管辖权法院为事故发生地法院和被告住所地法院,受害人可以选择起诉。 3、明确诉讼请求 起诉前受害人需要知道到底想要拿到什么,自己会有什么项目的赔偿,如果搞不清楚,需得自己收集资料或是咨询律师。 4、提起诉讼 受害人一般需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赔偿,否则,有可能面临无法获赔的风险。 5、诉前财产保全 如果担心对方的诉后赔偿能力,那么可以对对方的财产进行保全,保证自己诉讼后判决书的执行力。 6、诉前调解 法庭在审理前会询问双方是否希望调解,如何不想进行复杂的诉讼程序的,各方可以选择调解从而达成协议结案。 7、开庭 开庭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的规定,您可以参阅。一般一审期限为6个月内,简易程序的为3个月审结。 8、财产执行 判决后,如果被告不按照判决书的规定履行判决义务,那么原告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1、诉讼的目的不同。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问题。 2、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原告起诉后,被告可以反诉。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34人已浏览
2,774人已浏览
347人已浏览
1,8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