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
1、正当防卫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防卫过当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防卫过当应当负。在我国刑法中,防卫过当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防卫过当应当根据行为人的主观罪过与客观后果,援引相应的刑法分则条文定罪。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不认为是正当防卫过当的行为 正当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对正在实施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认为是正当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防卫过当之所以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因为: (1)从主观上看,防卫人具有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防卫动机。虽然对于过当行为所造成的重大的危害具有罪过,但和一般犯罪相比,其主观恶性要小得多。 (2)从客观上看,在防卫过当的全部损害结果中,由于存在正当防卫的前提,所以这种损害结果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应有的损害,二是不应有的损害。防卫过当只对其不应有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而不对全部损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以上就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主观和客观的根据,这一规定是罪刑均衡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0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21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