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看看情况。在裁判过程中,律师需要重点审查当事人是否捏造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是否主观知识,是否共谋。律师可能是间接使用的对象。律师的职业道德是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虚假诉讼罪,加大了对民事诉讼中不诚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律师应当格外注意,不要出为当事人出些“馊主意”,更不能以身试险。 律师为了使委托人的债权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可以优先执行,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五千元。我国民诉法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人民检察院在处理虚假诉讼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人民法院审判执行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可以将线索和有关材料移送反腐败部门;当事人、代理人、其他涉嫌犯罪的,检察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线索和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刑法修正案九》第三百七条之一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罚款。
除非知情,如果不知情就不会被处罚;虚假诉讼案件从本质上说是恶意诉讼,但与传统的恶意诉讼不同。虚假诉讼的主体不是一方当事人,而是双方当事人,是双方当事人经过串通,达成共同的恶意,利用民事诉讼程序,通过法院和法官之手,获得民事裁判文书支持,实现侵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目的。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的不同之处,在于恶意诉讼是一方恶意、侵害的是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虚假诉讼是双方恶意、侵害的是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尽管如此,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还是具有相同性质,即都是侵权行为,都是当事人恶意利用诉讼程序,获取法院的裁判,进而侵害对方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自己获得利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9人已浏览
404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