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表现形式,可以发现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 1.贷款收不回。这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能收回。其中又包括几种具体情况:...
企业改制,从法律上看,无非是企业法人的终止、变更和重新设立,原企业的资产包括债权债务总有新的承继者。改制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进...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转给资产管理公司 银行将不良贷款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不良资产的剥离。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只收购企业类、大金额的不良贷款。债权一般需要打折出售。 2、司法执行 银行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名下资产。从诉讼到执行收回,需要1年多时间。房产拍卖价格可能只有市场价格的五折至九折。本息总额面临少许价格风险。 3、垫资过桥 第三人出资垫还银行贷款,原贷款结清,银行重新发放新贷款。整个流程需要20天左右,垫资费用月息费合计约5%~6%。因为出资人的风险较大,可能出资人临阵变卦。 4、其他处置方式 采用资产重组、破产清算、资产置换、债权转股权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 风险提示:不良贷款由会计、信贷部门提供数据,由稽核部门负责审核并按规定权限认定,贷款人应当按季填报不良贷款情况表。在报上级行的同时,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贷款人的呆帐贷款、呆滞贷款、逾期贷款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贷款人应当对所属分支机构下达和考核呆帐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的有关指标。
不良资产处置,是指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对资产进行的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的活动。 资产处置的范围按资产形态可划分为:股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资产处置方式按资产变现分为终极处置和阶段性处置。终极处置主要包括破产清算、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折扣变现等方式,阶段性处置主要包括债转股、债务重组、诉讼及诉讼保全、以资抵债、资产置换、企业重组、实物资产再投资完善、实物资产出租、资产重组、实物资产投资等方式。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跨国收购的主要规则:(一)市场准入规则1、主体资格(1)卖方资格根据2001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跨国交易的主要卖方。由于商业银行从未被给予对外商折价转让债权的权限,商业银行不能成为不良债权跨国收购的卖方,目前监管层仅允许商业银行对外商折价出售抵债资产。(2)买方资格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中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时,无一例外地将投标人或承接人资格限定在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因此,国际投资者没有在一级市场上收购银行不良资产的资格。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时,鉴于不良资产的国际处置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鼓励更多的境外投资人积极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卖方在公开竞价程序中一般不会对投资人资格作特殊限制,也允许联合投标。但需要注意的是,买方资格与出售资产的性质密切相关,如国际投资机构收购股权类不良资产时受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约束;国际投资者购买的不良债权不得含有中国各级政府提供的担保.根据2005年4月29日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外商投资处置不良资产审批管理的通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外商转让债权不良资产,或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不良资产处置活动,在审批时将从严掌握。此类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均应报国家商务部批准,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无权审批,也不得批准设立外商投资讨债公司和变相讨债公司。咨询类外商投资企业不得从事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活动。咨询类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审批时必须做出不得从事债务重组、债权追偿等不良资产处置经营活动的书面承诺。显然,这项新政策对合资合作的跨国收购模式很不利。2、行业准入及其它限制条件外资可以跨国收购的不良资产范围目前仅限于资产管理公司拥有的非上市公司企业股权、债权及有支配处置权的实物资产。国际投资者不得收购文化、金融、保险等外商禁止投资类领域的不良资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规定中方控股的项目,外资收购后原则上应保持中方控股。若收购的资产属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范围,收购方案应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外商和国内投资者以同等条件收购银行不良资产时,债务人企业的投资者有优先购买权。(二)竞价收购规则外资竞价收购的主要方式是招标、拍卖、谈判三种方式。在谈判方式达成收购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均具有对交易施加影响的机会。但在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交易环境下,卖方垄断了制定收购规则的权利,买方在交易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目前,尽管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政策强调“公开、公平、公正”,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并未强制要求收购不良资产必须采用招标投标或拍卖的方法,因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关于加强外商投资处置不良资产审批管理的通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人已浏览
17人已浏览
54人已浏览
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