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人民法院在宣告判决或者裁定行政案件之前,原告申请撤诉,或者被告改变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由人民法院裁定。2、人民法院裁定允许原...
撤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原告申请撤诉应当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任何原告因受到威胁、恐吓、贿赂而申请撤诉均不成立;(2)申请撤诉时间必须在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行政诉讼中原告申请撤诉有两种情况:一是原告在行政机关未撤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申请撤诉。二是原告在行政机关撤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申请撤诉。两种申请都须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2、人民法院裁定是否准许撤诉的原则,主要有三点:1.原告撤诉是否损害国家、社会利益或他人权益;2.案件撤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撤诉是否反映原告的真实意志,有没有外力强迫或不正当干预的因素影响。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行政诉讼中的上诉是行政诉讼当事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判决确有错误,请求人民法院再审的诉讼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申诉的主体是行政诉讼当事人;(2)申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裁定,判决;(3)申诉应当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中的投诉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投诉能否引起再审程序,必须由人民法院决定。当事人的投诉并不停止作为投诉对象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执行。
提起行政诉讼期限有三种情况: ①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诉讼或者自由选择诉讼的案件,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②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复议前置)或者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后诉讼的,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③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二年.行政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