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凡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外国侨民),港、澳、台同胞、华侨及出国人员自愿结婚、,男女双方必须同...
结婚条件:要求的男女双方共同到婚姻登记处提出申请: 1.当事人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 2.当事人双方均无配偶(未婚、、丧偶); 3...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登记的一些规定第四条的规定,以下两种中国公民不得与外国人结婚。第一类是负责特定公职的人。其范围为:1、现役军人。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部队服役的具有军籍的干部和战士,但有些原部队掌握了核心机密和重大机密的复员,转行军人在掌握机密失效前也不能和外国人结婚。2、外交人员。指直接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主要指外交部和我国驻外领事馆的外交官。3、公安人员是指编辑的各级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干部。4、机关机关人员和其他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是指国家党政机关、科研机关和企业机关从事机关工作,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机密和科技尖端机密的人员。法律不允许任特定公职人员嫁给外国人,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这也是世界各国立法的通行。第二类是接受劳动教养和囚犯。这种人因违法和犯罪受到法律制裁,限制人身自由,不得与外国人结婚。
涉外婚姻的处理方式与非涉外婚姻是有一定的差异。每个国家之间的风俗、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导致各国对婚姻的规定存在不同。涉外婚姻是指一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的婚姻,包括涉外结婚和涉外离婚。根据我国法律,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凡涉外婚姻当事人在我国境内结婚或离婚的,都必须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办理。[2] 涉外婚姻增长的数目: 涉外婚姻的数目在迅猛增长。中国政法大学妇女研究专家巫昌帧把这个数目的增多,理解为社会观念的宽松,数目增多很正常,“婚姻变化,是社会的缩影”。早年,巫昌帧就见过身边三位留苏人员,其中两位和苏联人结了婚。这样的情况当年毕竟算是少数,如今已经司空见惯。她转述广东一民政部门统计,当年涉外婚姻,仅限于美、英、日等国,已经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 据说,这种涉外婚姻,受到普遍的赞扬。巫昌帧就听广东民政部门谈到这一现象时,认为“与外国人结合,有利于优生,也有利于和平”。婚姻形式,也渐渐由“外男中女”,向“外男中女”与“外女中男”并行。 上海就是一个典型。尽管近两年涉外婚姻数有所回落,但增幅依然惊人。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涉外婚姻登记数呈现曲折上升态势,1980-1985年,申城出现了涉外婚姻登记数的第一次稳定增长,1985年涉外婚姻登记数增加到826对。到1990年代中期,一个高峰期突然出现:年登记数量突破3000对,这个高峰一直持续到2001年,那一年的涉外婚姻登记数达到3442对,是迄今为止的最高峰。
凡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外国侨民),港、澳、台同胞、华侨及出国人员自愿结婚、,男女双方必须同时到各地民政局登记处申请婚姻登记。申请时,必须遵守《》的规定。涉外结婚的条件1、中国公民同外国公民在我国境内结婚,双方必须符合我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实行一夫一妻制即使外国一方当事人所属国的有关法律允许多夫或多妻的,我国也不予批准其。2、当事人双方必须具备我国法律所规定的的实质要件,即:双方均无配偶;男满22、女满20周岁;未患有法律规定的禁止结婚或暂缓结婚的疾病;非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直系血亲。3、当事人双方结婚,必须按照中国法律男女双方共同向中国政府的涉外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结婚登记。在我国以其他形式如宗教仪式、风俗习惯等缔结的婚姻,都不为我国法律所承认和保护。4、担任某些特定公职的人员和处在某些特殊状态中的人不能与外国人结婚。前者指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和其他掌握重大国家机密的人员;后者指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正在服刑的人。这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法律的通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3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1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