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009年全国城镇居...
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一经双方确认,就对双方产生约束力,任何一方提出调整岗位或调整薪资,必须有相应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单位不给工伤待遇能仲裁。因为如果发生了工作性伤害之后用单位不对此进行工伤认定或者是不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的话,是属于劳动方面的一些争议,双方当事人关于这个问题不能够达成一致的话,可以选择大陆工作委员会提出仲裁。
工作和工资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双方确认,就会对双方产生约束力。任何一方提出调整岗位或工资都必须有相应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对职工因公致残等级不同做出了不同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五级、六级伤残,除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外,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还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和伤残就业补助,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残疾津贴。但是对七级到十级伤残的员工安排工作没有具体规定。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变更劳动合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约变更,一种是依法变更。所以,调岗也相应地包括依约调岗和依法调岗两种形式。依约调岗是调岗的一般原则,一般情况下,具体指企业调岗一般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体现在《劳动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有关规定上。依法调动体现在《劳动法》第26条、《劳动合同法》第40条。具体内容是指企业在下列情况下,未经协商,可以单方面对劳动者进行调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因此,工伤发生后;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工作岗位,但双方对此有争议,用人单位应当证明其调职降薪是充分合理的。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应当凭职工就诊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或者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机构出具的休养证明,由用人单位按所在省市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确定。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的,以及有争议的,需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4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334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