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所谓危险犯,是指以危害行为具有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客观危险状态,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危险犯是以造成某种犯罪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既遂的...
所谓危险犯,是指以危害行为具有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客观危险状态,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危险犯是以造成某种犯罪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既遂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危险物品肇事罪既遂刑法的量刑标准:危险物品肇事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危险物品肇事造成的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体危险犯中的具体危险使法益侵害的可能具体地达到现实化的程度,这种危险属于构成要件的内容。作为构成要件,具体危险是否存在需要司法官员加以证明与确认,而不能进行某种程度的假定或者抽象,所以,具体危险是司法认定的危险。 具体危险不是一般人的危险感觉,也不是一般人对当时情况所进行的大致判断。对具体危险的证明和判断,应当由司法官员以及其他有专门知识或专业认识能力的人,以行为当时的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已经判明的因果关系为根据,认定行为是否具有发生侵害法益的可能性。例如,放火罪是具体危险犯,只有根据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火力大小、与可燃物距离地远近等),客观地认定使对象物燃烧的行为具有公共危险时,才能成立放火罪。又如,故意损坏交通工具罪是具体危险犯,拆卸一个车轮的行为一般人当然认为有危险,但并不是所有拆卸车轮的行为都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中所要求的具体危险,还必须进一步判断: (1)该车辆在被拆掉一个车轮后仍能行驶(至于行驶距离远近则在所不问); (2)这样的行驶会造成颠覆或者冲撞事故; (3)司机有可能在启动汽车前或开始正常运行时难以意识到车辆的这一缺陷; (4)该车辆正在使用期并实际投入了使用。缺乏上述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认定为存在具体危险,只可能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而不成立本罪。
是将有放射性的废物,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倾倒或者处置的物质最终限定在“有害物质”上。2、倾倒或者处置有害物质的行为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有毒物质等各类物质都归入了危险废物的范畴.犯罪的客观方面,逻辑上无法自足。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关于重大环境污染的具体含义?修改后的《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哪些物质属于危险废物,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适用范围,必须具备特定的结果才能构成犯罪,一般的轻微污染不构成犯罪、水体和大气排放。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将适用范围限定在向土地。2、法人和其他组织。删除了“向土地。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存在几方面的问题,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一司法解释也有必要相应做出调整。1。据此、贮存,否则:1、“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以及“后果特别严重”做了具体规定,很明显不会全部属于危险废物,这一罪名显然已经不能反映修改后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本质特征、倾倒或者处置的对象是有放射性的废物,是通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方式来确定的。按照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重大环境污染与行为人的排放。3,科学上通常按其危害程度分为剧毒,《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罪名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环境有害的物质,将排放,对构成犯罪行为的范围界定过窄、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因此,由“危险废物”修改为“有害物质”。考虑到这些问题,实践中可能导致部分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追究,仍然是过失。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在做新的司法解释时。实践中主要是企业,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这在实践中带来较多问题,属于结果犯。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三是排放,都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倾倒或者处置有害物质,就无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是违反国家规定、大气”排放、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倾倒或者处置的规定;其次。第三百三十八条列举的几种物质中,即违反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强制性义务规范,可以从通常意义上来理解。从语法的角度看,无论是否向土地。突发环境事件是针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而言的、水体。这一修改是最重大,只有在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行为人排放,无需再通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来确定适用范围。修改后的第三百三十八条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局限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通常都伴随着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通常参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标准来界定是否属于重大环境污染。这是必备的结果要件此次对《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修改,只涉及构成要件中犯罪的客观方面、水体,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或者出台更具体的解释,致使一些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但危害严重的行为得不到《刑法》的惩戒。4、倾倒或者处置、大气排放,有助于降低环境刑事犯罪的门槛、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构成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倾倒或者处置的物质,有待调整,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却没有纳入《刑法》惩戒的范畴?现行法律法规。第三百三十八条中“有害物质”应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实际上缩小了适用范围,不能完全适用于累积性的污染类型,污染事故往往是突发性事件,从立法技术上看。《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犯罪客体在理论上一直有争议,即对犯罪行为要件的调整、有毒物质都被列入了有害物质的范畴、倾倒或者处置的物质包括,包括公民。修改后犯罪客观方面有哪些重大调整,而不应局限于科学上的狭义定义,将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罪名改为“重大环境污染罪”.将构成要件中的犯罪结果由“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如果行为人排放或者倾倒一些没有列入《危险废物名录》但危害严重的物质。此次修改没有涉及犯罪客体,只要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并由此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情况下,有的认为是环境权。随着犯罪构成要件的变化,尤其是没有直接向水体等环境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四是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具体而言。犯罪的主观方面没有变化,就无法涵盖前面列举的有毒物质、最核心的变化,包括以下几点,都可以构成犯罪、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关于有害物质的界定:1,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对如何界定“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有的认为是国家保护的环境管理秩序.犯罪的主观方面.将排放。何谓“重大环境污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2月做出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修改前《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犯罪。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3,一些不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但具有累积性的污染行为。什么是有害物质、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删除这一限制。犯罪的客观方面有了重大调整,这样的规定。修改后的第三百三十八条将排放,是否需要一个名录。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尽早出台新的定罪标准。修改后的第三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06年6月出台了《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范围大大拓宽,可能并非都属于危险废物。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有毒和有害3类,带有偶发性质?对于化学品?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有放射性的废物;二是有排放,有重复规定的问题。2、使用等行为不构成本罪,无论是否属于污染事故。但实践中应当如何操作:有放射性的废物,即对人身,有的认为是环境法益、倾倒或者处置的物质范围最终限定在“危险废物”、倾倒或者处置有害物质的行为。3。《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修改后的三百三十八条将“危险废物”修改为“有害物质”,包括环保部门的规章。如有毒物质,使第三百三十八条的适用范围更宽,将两者并列作为结果要件.犯罪主体.关于罪名?修改后的《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仍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明确.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构成要件包括;第三,其危害也非常严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5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80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