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不作为犯罪不一定是间接故意犯罪的。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作为犯罪可以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以是...
不作为犯罪既可能是故意犯罪也可能是过失犯罪 从刑法理论框架来讲,我国现今认定犯罪的标准仍然是四要件:侵犯客体;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主观方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直接故意犯罪。行为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结果,希望这个结果构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括1、行为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这里的会发生包括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其次,这里的危害结果是相对确定的结果。再次,有些直接犯罪要求行为者认识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2、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态度,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关键。 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发生危害结果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希望发生的危害结果与其明知会发生的结果须同一。 3、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 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想通过自己的行为促使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愿望。这与行为者希望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一致。4、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倾向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结果,就会违反行为者的愿望。
间接故意不一定是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作为犯罪可以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还可以是过失犯罪。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的称为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的核心是行为人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命令规范,即“应为而不为”,它是与作为犯罪相对的概念,而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没有直接关联。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却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判断间接故意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它是与直接故意相对的概念,而与行为人客观行为方式没有直接关联。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作为犯罪可以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还可以是过失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刑法》第14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是间接故意。对于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甲为逃避检查放任检查员的生死于不顾,成立间接故意,成立故意犯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60人已浏览
383人已浏览
135人已浏览
10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