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无论是劳动者自愿辞职还是被用人单位辞职,法律关系都是解除或中止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中止劳动合同的证明,用人单位不出...
无论是劳动者主动辞职或是被用人单位辞退,从法律关系上都是解除或中止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都应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中止劳动合同的证明,用人单位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单位的员工,辞职没签合同可以的回答,没有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那一方想解除合同,都不需要提前30天通知对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没有聘用证书有劳动合同是可以评职称的。但是有一些特殊的制约,例如,教师是不可以的。教师评职称需要聘用证书,证明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一、评定对象:在所属人才服务中心委托人事代理,必须在岗在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二、认定对象、条件:1、国家统招大中专毕业生可直接认定职称。2、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可以认定条件中专学历:见习一年期满,可以认定“员”级;大专学历: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专业工作二年,可以认定“助理”级;本科学历:见习一年期满,可以认定“助理”级;硕士: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可以认定中级;博士:毕业当年可以认定中级;双学士或研究生班结业:毕业当年可以认定“助理”级;读研究生前从事助理工作二年,获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者,可以认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三、评审对象、条件:1、国家统招制大中专毕业生和通过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成人教育、电大、函授等教育方式,取得国家承认中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2、初、中、高级评审条件中专:见习期满一年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可申报“助理”级任职资格;从事工作满二十年以上,其中受聘助理级满五年,可申报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工作满三十年以上,其中受聘中级职务满五年,可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大专:毕业后工作满三年后,可申报初级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助理级工作满四年以上可申报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十五年,其中受聘中级职务满五年,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本科学历:毕业后工作满一年,可申报初级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助理工作四年以上可申报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硕士、双学士:从事助理级工作二年以上可申报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可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博士:从事中级工作二年以上可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四、评定材料:申报人及各级推荐单位必须客观、准确、认真地填报以下材料:(一)职称认定所需材料:1、《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认定表》一式两份;2、单位工作鉴定一份;3、学历、学位证原件、复印件;4、1寸照片2张,2寸照片1张。(二)初、中、高级评审所需材料: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初级一式二份,中、高级一式三份,《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一式二份;2、申报人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3、申报人获奖证书原件、复印件;4、申报人现有职称证书原件、复印件;5、申报人任现职以来代表性论文、著作一式三份(中级一篇,高级二篇以上);6、申报人专业技术总结一份;7、申报人外语考试合格证或免试证明原件;8、申报人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免试证明原件;9、申报人所在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10、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打分表(A3纸复印一式15份)。五、申报程序:各区、县人才交流中心人事代理人员初级职称材料报各区、县职改办认定、评审。市人才服务中心人事代理人员初级职称材料报市流动人员职评办认定、评审。市、区、县人才服务机构人事代理人员中级职称工程系列可报市流动人员职称评审办公室工程师评委会评审,其他系列由市流动人员职称评审办公室委托市职改办或相关部门评审。高级职称由市流动人员职称评审办公室报市职改办评审。
签过合同也不用的,现在合同只是保证单位跟你的关系,只要你提前一个月交上纸质辞职报告,批了你就可以走了,不批,一个月之后直接走就行了。我现在就签一年的合同,还有大半年到期,现在就走也行,交上辞职报告就行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1人已浏览
165人已浏览
279人已浏览
5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