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涉嫌犯罪,就是相对负刑事责任。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是指刑法中规定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主体。 刑...
行为人的行为本身是可以构成犯罪的,但是由于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免责的人,例如未满14岁的人犯罪行为,精神病人在精神病发作期间的犯罪行为,正当防卫...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涉嫌犯罪,就是相对负刑事责任。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是指刑法中规定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主体。刑法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四种情况: 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包括14周岁以下的,14以下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也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 3、盲人 4、又聋又哑的人
限制刑事责任人涉嫌犯罪的,是相对承担刑事责任的。限制刑事责任人是指刑法规定的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十六岁以下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十四岁以下十六岁以下的,故意杀人、重伤、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毒品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十四岁以下十八岁以下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中止犯的处罚轻于未遂犯,其目的是鼓励犯罪分子不要把犯罪行为进行下去,从而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免遭犯罪的侵害。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是犯罪未遂,不属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或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总而言之,能达目的而不欲时,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时,为犯罪未遂。所以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犯罪未完成是否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与着手实行犯罪后的犯罪中止相区别的标志,至于犯罪未遂与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也在于此。当然,此种理论上的探讨只是一种抽象的概括和总结,在实践中,如何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还需要我们结合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70人已浏览
1,362人已浏览
279人已浏览
1,79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