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
您老伴儿去世后,房子如果是你们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他去世后,他的那一半属于他的遗产,如果他生前没有立下遗嘱,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谁有继承权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他的配偶,父母,子女均属第一顺序继承人,具有同等地位的继承权。 2、遗产的范围 (1)夫妻共同财产如你儿子已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收入,即夫妻共同财产,一半属于他配偶,一半属于他的遗产。 (2)他个人的财产均属于遗产 3、遗产分配原则 一般是均分,如有年幼尚未成年的子女,法院会给他们适当多分(具体多分多少,属于法院自由裁量) 二、遗产分配原则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指的是在法定继承中确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分得的遗产份额的基本准则。依据相关法律对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做了明确规定,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该法条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依据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情形时,才能在遗产分配时中给予照顾,而且一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应当给予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依据相关法律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继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 ①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条件; ②不尽扶养义务; ③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千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遗产作为继承权的客体,它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所有财产和我国《民法典继承编》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遗产只限于被继承人个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在实际生活中,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往往是包含在夫妻共有财产或者家庭共有财产之中。因此,当被继承人死亡时,有必要将包含在夫妻共有财产或家庭共有财产中的遗产分离出来。同时,在法定继承中,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基于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并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的考虑,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属于妻子部分的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分割。 属于老人的部分,要看几份遗嘱的效力: 一般来说,具有同样效力的遗嘱,后立的遗嘱与先立的遗嘱有冲突的,以后立的为准;后立的遗嘱没有处分的遗产,以之前立的遗嘱为准;如果所有有效的遗嘱均未处分的遗产,则按照法定继承处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19人已浏览
577人已浏览
282人已浏览
1,0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