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民间借贷与诈骗的不同在于获取的款项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意图使用非法手段对他人所有的财物行使事实上的占有...
从犯罪构成来看,两项罪行相对接近,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避免混淆:(一)犯罪对象同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资金。(二)主体要件相同凡达到刑事责...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 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 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却具有归还的意思,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不能及时归还。 (二)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 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的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骗的方法。 (三)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不同 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本身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者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归还借款。
区分民间借贷与诈骗行为的方式是二者主观意图上不同,民间借贷行为的借款人没有将借款据为己有的意图,有明确的还款目的及还款行为;诈骗行为人主观上就是想将钱款占为己有,自始至终就没有还款目的。
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不产生刑事责任,具体指个人、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行为。只要双方意见真实,就可以认定有效,利率不能超过受法律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范围。其中,个人之间的贷款需要以贷款交付作为贷款行为是否实际发生的认定要件。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具体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务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取款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民间借贷一般发生在有信任基础的双方之间,取款后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归还,否则贷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还款。而且诈骗罪通常发生在认识不久的双方之间,通过欺骗手段获取款项,而且根本不打算偿还款项,即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综上所述,民间借贷是正常的资金流通方式,诈骗罪是违法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4人已浏览
240人已浏览
223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