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
假释考验期的监督机关是公安机关。 根据《刑法》第85条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对于有期徒刑的罪犯来讲...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安机关是假释的监督机关。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假释是有条件的将罪犯提前释放,然后让其在社会上接受改造的一种制度。
假释考验期是对于符合条件的罪犯予以提前释放给予的一段考验的期限。在这段期限内,犯人须遵守一定的规定,并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根据《刑法》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负责假的释监督机关是犯罪分子被假释的当地的公安机关: 1、假释的监督机关的确定,是根据我国《刑法》第85条的相关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2、假释犯的考验期限,犯罪分子的假释考验期限一般会因为原判刑罚的时长及执行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我国《刑法》第83条的相关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假释的考验期为原判刑罚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即宣告假释时原判刑罚的剩余时期。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74人已浏览
274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