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非法经营罪不存在未遂状态。2、从刑法理论上讲,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既遂形式分为结果犯、危险犯、侵害犯、行为犯和结果加重犯。所谓行为犯,就是...
在刑法理论上,将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既遂形态划分为结果犯、危险犯、侵害犯、举动犯、行为犯和结果加重犯等。所谓举动犯,即一着手实行便成立犯罪既遂...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扰乱烟草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在实践中,有的行为人非法经营卷烟尚在收购、储存或运输阶段,无法通过计算其获利数额把握是否入罪以及达到何种法定刑幅度,也有的行为人多次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已经销售金额和尚未销售货值分别达到不同的法定刑幅度,如何确定行为总体的经营数额以正确量刑。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需要我们厘清非法经营罪是否存在未遂,对于该问题,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非法经营罪存在未遂,以实际销售作为既遂标准。理由是,收购、储存、运输、包装、批发、零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核心行为和最终落脚点都是出售行为,不加以区分则无法体现非法经营行为以谋利为目的的主观特征。从客观方面看,同样是实施了收购、储存、运输、包装等经营行为的,对于本罪的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烟草专卖制度所产生的危害,尚未出售的,相较于已将其谋利目的实现的销售行为,显然要小得多。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之规定,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的行为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也应以实际销售作为非法经营罪的既遂标准。 第二种观点:认为非法经营罪不存在未遂,只要实施了生产或者流通环节的任一活动,即构成本罪。理由是衡量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既遂,应从非法经营犯罪构成角度出发,而经营行为是复合行为,包括生产环节以及流通环节的收购、储存、运输、包装、批发、零售等一系列活动,只要实施了任一经营活动即构成本罪。尽管本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利目的的特征,但是否实际销售并不影响本罪的犯罪构成,而未销售部分也完全可以作为酌情减少刑罚量的考虑,不需要人为地扩大解释法律,参照适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相关规定。 作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即只要实施了生产或者流通环节的任一活动,即构成本罪,尚未销售部分同样应认定为非法经营数额。讨论非法经营罪的未遂问题,主要意义在于当销售金额和未销售货值分别达到不同的法定刑幅度时,选择何档法定刑予以适用。如果认为非法经营罪存在未遂,则要先区分销售金额和未销售货值各自对应的法定刑幅度,选择适用处罚较重的法定刑幅度,另一部分金额则作为酌情增加的刑罚量;如果认为非法经营罪不存在未遂,销售金额和未销售货值相加即可确定相应的法定刑幅度。
没有未遂。结果犯罪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素的行为,而且必须有法定犯罪结果才能构成既遂犯罪。刑法的结果不仅需要犯罪行为,还需要法定犯罪结果。如果没有危害结果,犯罪的客观方面就不完整,或者犯罪的客观要素就不完整。结果犯罪的结果是指有形的、可测量的具体危害结果,是与犯罪性质一致的结果。这种常见的犯罪有很多,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盗窃、欺诈等。故意杀人的犯罪结果是他人的死亡。如果发生死亡,则为犯罪既遂。如果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死亡结果,则为犯罪未遂。
过失犯罪是不存在未遂的情况的,根据司法实践可以知道,犯罪未遂一般是民事主体,是带着极强的目的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犯罪后果,而过失犯罪并不存在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故此任何过失犯罪的主体,也就并不存在犯罪未遂的情况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5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