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减刑的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减刑的起始时间,是指罪犯被执行刑罚多少时间后才可以依法减刑;减刑的间隔时间是指第一次减刑与第二次减刑之间应相隔多少时...
减刑不得超过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刑期十年以下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一年。两次减刑中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一次减刑在一年以上的, 第二次减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判决生效一个月后即可探监,罪犯在服刑期间,可按规定会见亲属、监护人,罪犯一般每月会见一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宽管级罪犯和其他有特殊情况的罪犯,监狱可以照顾增加会议次数,延长会议时间,朋友或其他人也可以在申请批准后看到。需要会见的罪犯在每月发信时提出会见要求,中队干警随信发出会见通知,会见对象按规定日期前往监狱会见。罪犯会见的对象原则上是指罪犯的近亲属和监护人。近亲是指配偶、子女、孙子女、父母、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伯父母、姨父母、自己和配偶的兄弟姐妹和配偶。会议对象必须携带身份证等能够证明其与罪犯关系的有效证明(户口簿、派出所证明、单位介绍信等)。),并经监狱负责会见的警察审查后方可会见。监狱认为其他亲属或他人有助于罪犯的改造,经监狱批准也可以见面。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的,减刑。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刑为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假释,监狱提出建议,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罪犯服刑地的裁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减刑,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假释,监狱提出建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批准后,,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罪犯服刑地的裁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包括: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举报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核实、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创新的;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处无期徒刑的,不得少于十三年。至于进监狱后多久可以报减刑?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服刑人员可以随时提出,但需要监狱管理部门研究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 1、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刑。减刑幅度为: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一般可以减为十八年以上二十年以下对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十三年以上十八年以下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十年,其起始时间应当自无期徒刑判决确定之日起计处算。 无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自新罪判决确定之日起,一般在两年之内不予减刑对新罪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的起始时间要适当延长。 2、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符合减刑条件的,执行三年以上方可减刑被判处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符合减刑条件的,执行二年以上方可减刑。 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超过六个月有期徒刑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超过九个月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 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两次减刑之间应当间隔二年以上被判处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两次减刑之间应当间隔一年六个月以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2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201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