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 1、调解原则。当事人在发生劳动争议之后首先应当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在互谅互让的基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调解原则。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经过调解不能达成协议,应及时仲裁。之所以规定这一原则,是因为争议的产生往往是双方当事人对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认识、理解不一致,对争议事实存在分歧和误解等,通过宣传法制、说服教育,疏导协商,争议事项大都是可以解决好的。同时,调解还具有简便、灵活、易行、迅速的特点以及缓和、改善双方矛盾的作用。贯彻调解原则,应注意防止强行调解和久调不决的做法。强行调解违反了自愿原则,久调不决则违背了及时、迅速的原则。 2.及时、迅速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期限结案尽快地解决争议。贯彻这一原则,是由劳动争议的特点所决定。劳动争议与企业的生产和职工的生活密切相关,久拖不决势必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因此,劳动法明确了“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的要求。 3.回避原则。是指仲裁委员会成员或仲裁员在仲裁劳动争议案件时,认为具有法定回避情况不宜参加本案审理,或当事人认为仲裁员具有回避情节的,可能裁决不公,都可以申请更换他人,以保证仲裁公正顺利进行。是否采取回避措施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4.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仲裁委员会由三方代表单数组成,仲裁庭则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均为多数人组成,难免意见有分歧,而仲裁委员会成员、仲裁员均有平等的表决权,为保证裁决不因少数成员意见的不一而难以作出,故以少数服从多数,简单多数即可做出裁决。《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和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仲裁决定。 5.一次裁决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每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次裁决即行终结的法律制度。这是针对过去曾实行两次裁决所存在的弊端而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得再向上一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第二次仲裁,只能在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仲裁决定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按仲裁决定履行。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及时、迅速解决争议事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是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处理争议案件时,应当以法律为标准,遵循有关法律程序。劳动争议的开始、执行和结束应当符合程序法的规定,平等保护双方的权利。二是公平和平等的原则。公平和平等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公平、平等地对待双方,处理程序和结果不得偏向任何一方。
(一)调停原则调停原则中说劳动争议可以通过调停方式解决。当事人发生争议后,应向企业委员会申请调停,在互相允许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认真履行,调停无效时,仲裁机构和法院解决。调解委员会应认真负责调解,解决争议。调停要求成立,健全使用者的调停组织和制度,充分发挥调停委员会的作用,调停工作不仅是调停委员会,还可以在争论的仲裁、诉讼过程中进行调停。(二)及时处理原则及时处理原则要求劳动争议当事人、劳动争议调停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事件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行使权利,履行责任。当事人应立即申请调停或仲裁,超过法定时间不予受理。当事人应立即参加调停、仲裁活动。否则,调停不能进行,仲裁可能被视为撤销诉讼或缺席仲裁。(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法制的基本原则,在处理劳动争议时,要求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深入、细致、客观调查、分析、明确事实真相,这是正确应用法律、公正处理争议的基础。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必须依法调停、仲裁和审判。(四)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对劳动争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都要同等处理,其法律地位完全平等,法律给予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平等享有和承担,不得因身份、地位而采取不同的标准。用人单位劳动者在申请调停、仲裁和诉讼时,参加调停、仲裁、诉讼活动时享有同等权利,时效相同,陈述事实,讨论和举证,申请回避,是否达成调停协议,仲裁裁决是否向法院起诉等权利相同,承担的义务也相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3人已浏览
386人已浏览
449人已浏览
1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