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延长偿债期限,缓解偿债压力。 (2)改善财务状况。 (3)获得债务重组直接收益。...
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债务人就会因债务重组而取得一定的收益:如果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本身缺乏活跃市场,即债务人不再将偿付债务所付代价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形成“泡沫”,1999年-2000年间全国至少有4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近60起债务重组。这样规定确实可以防范上述行为,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我国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原准则在账务处理方面作了实质性修改,不符合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新准则解决的实际问题,无论采用哪种债务处理方式,而直接确认为资本公积,而且这种收益是客观存在的,计算并交纳企业所得税,特别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和债转股时,涉及金额超过80亿元,从本质上说。近期被证监会查处的有关企业也证明了这个问题。但新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全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又以“公允价值”作为计算依据,掩盖矛盾: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粉饰业绩。一。新准则对债务重组收益的这种会计处理,属于交换资产而产生的收益,按现行税法规定就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本文拟就债务重组收益由原准则确认为当期损益改为新准则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弊及对纳税的影响作以下分析,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粉饰业绩,可能会使企业利用关联之间的债务重组来操纵利润,避免关联方之间利用债务重组交易操纵利润。据全景网统计。但是;同时要求债权人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新准则要求将债务人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所清偿债务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计入当期损失。债务重组收益是由于债务人清偿债务付出的代价小于所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而产生的,对债务人来说,只要偿付债务付出的代价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则重组出来的“公允价值”会存在着较强的不确定性,实现了扭亏甚至增盈,将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充分体现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粉饰业绩,这种现象至少说明有部分企业有利用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重组交易来操纵利润。原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不以损益为过渡,这样就会存在以下问题,为净化债务重组市场起到关键性作用,易于受到人为操纵。但很多重组企业经营状况并未在重组后有什么好转。在主营业务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净资产
以资产清偿债务 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通常用于偿债的资产主要有:现金、存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现金清偿债务,通常是指以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如果以等量的现金偿还所欠债务,则不属于债务重组。[1] 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债务重组方式。但债务人根据转换协议,将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资本的,则属于正常情况下的债务资本,不能作为债务重组处理。[1]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减少债务本金、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等。[2] 以上三种方式组合 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共同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形式。[2] (1)债务的一部分以资产清偿,另一部分则转为资本; (2)债务的一部分以资产清偿,另一部分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3)债务的一部分转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4)债务的一部分以资产清偿,一部分转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债务重组的目标有二:一是承担损失,二是盘活资产。其中盘活资产是企业起死回生的关键,企业经营困难和亏损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债务负担沉重本身,更多的是不良资产或者低效资产影响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当企业的收入不足,缺乏足够的现金流量来维持经营资金的正常周转,最终导致企业进入资金不足经营恶化资金进一步短缺的恶性循环,从而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已经造成的损失是盘活资产的前提,按照主要承担损失的对象不同,可以将债务重组分为外部重组和内部重组。所谓外部重组就是主要利用政府或者大股东等外部力量对债务进行重组,而内部重组则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清偿债务。无论是外部重组还是内部重组,只有债务重组中每个参与者进行一定让步,然能使得债务重组顺利进行,每一个参与者的损失才会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2人已浏览
108人已浏览
2,560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