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行政部门将承担相应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可要求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还可以要求单位额...
用人单位迟延支付工资,员工可以要求其支付赔偿金。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经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后仍然不支付的,会被...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款。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如果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提供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则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如果单位犯前两款罪,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的规定,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后7日内确定承办人。承办人收到案件材料后,经审查认为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执行措施的,经批准后可立即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承办人应当在收到案件材料后3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通知被执行人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财产,责令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在指定的履行期间内有转移、隐匿、变卖、毁损财产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在获悉后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性执行措施。承办人应当在收到案件材料后3日内通知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申请执行人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的,承办人应当在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后5日内进行查证、核实。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予以核查。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或者提供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确有困难,需人民法院进行调查的,承办人应当在申请执行人提出调查申请后10日内启动调查程序。
如果公司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有下列救济办法: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人已浏览
29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