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法院开庭审理前,法院规定的在证据交换之日提供证据。若无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延迟提供相关证据。如果没有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地域管辖规定: 1、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原告或第三人提供证据的时间为开庭审理前或人民法院指定的证据交换之日。 2.因正当事由而延期提供证据的,一般情况下,延期提供证据的期限是延长至法庭调查。 3.特殊情况下,因正当事由延期提供证据的,原告或第三人的举证期限可延长至二审期间。
被告应在答辩期间10天内提供证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应当自收到起诉状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被告在提出答辩状时,应当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实际上是要求被告在庭审前进行证据开示。建立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在于保证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在行政诉讼中,如果被告只提交答辩状而不提供证据,或者故意拖延提供证据,原告就没有时间准备反证,或者没有机会反驳,这对原告是不公平的;此外,如果被告在庭审中不断提供证据,人民法院需要中断庭审,核实各种突发情况,会造成诉讼拖延,影响行政审判效率,使集中审判难以实现,进而影响庭审质量。另外,拖延举证时间,还会为被告事后补充收集证据提供许多机会,不利于监督行政机关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程序规则。因此,被告在提交答辩书时,应当提供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此后提供的证据构成突袭证据,人民法院不得采纳。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0人已浏览
269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2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