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缓刑,是指对犯罪人判处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暂缓执行刑罚的制度。...
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暂缓量刑、缓量刑。是指法院在刑事审判中,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判处刑罚,但暂缓刑罚的执行,而是规定一定的考验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缓刑,是指对犯罪人判处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暂缓执行刑罚的制度。 缓刑的基本特点是:判处刑罚,同时宣告暂缓执行,但又在一定期限内保持执行的可能性。缓刑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具有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刑罚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原判刑罚的不予执行是以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或者未被发现漏罪,或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为条件的。如果再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则应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如果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则应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我国刑法除规定了一般缓刑制度外,还规定了特殊缓刑制度,即战时缓刑制度。根据刑法第449条的规定,战时缓刑是指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的制度。战时缓刑制度适用于特定时间和特定对象,其法律效果与一般缓刑制度也有所不同:即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缓刑是指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有条件地暂缓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并在一定期限内予以考验,并保留执行的可能性,以达到刑罚目的的一种执行制度。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种特殊执行方式。适用缓刑的条件有两个: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特定的犯罪分子;二是所犯罪行情节较轻并有悔改表现,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自首。适用于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供述自己的罪行。刑法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后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自首的罪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犯罪行为的,应当自首。 犯罪嫌疑人虽然没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如果因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而避免特别严重的后果,可以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7人已浏览
254人已浏览
294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