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共同受贿案件中个人数额的认定要根据所有受贿数额确定个人受贿的数额,进而作为量刑的依据。受贿罪是数额犯。...
共同受贿案件中个人数额的认定要根据所有受贿数额确定个人受贿的数额,进而作为量刑的依据。受贿罪是数额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贪污罪以“个人犯罪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在单独犯罪的情况下,以个人贪污数额作为处罚的标准,是不存在太多问题的。但是在共同贪污犯罪中,刑罚的适用与单独犯罪相比要复杂得多。实践中,有的同行从字面含义出发,将刑法第383条第1款规定的“个人贪污数额”理解“个人所得数额”,即“个人分赃数额”,似乎可能造成刑罚适用上的偏差。
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贪污罪以“个人犯罪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在单独犯罪的情况下,以个人贪污数额作为处罚的标准,是不存在太多问题的。但是在共同贪污犯罪中,刑罚的适用与单独犯罪相比要复杂得多。实践中,有的同行从字面含义出发,将刑法第383条第1款规定的“个人贪污数额”理解“个人所得数额”,即“个人分赃数额”,似乎可能造成刑罚适用上的偏差。
一是区分共同犯罪中的主人,从犯。首先要区区别对待不同的主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应根据犯罪总额认定。对于贪污犯集团,盗窃集团的主要分子应共同贪污、盗窃犯罪总额认定。首要分子在集团中处于预谋和组织领导的作用,所以对于他们计划范围内的数额必须负全部责任。预谋时认定主要分子是否特别重要,只参与共同犯罪的预谋,不参与直接贪污、盗窃行为,但集团的所有犯罪活动都包括主要分子参与制定的犯罪计划,由他们组织实施,他们在犯罪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共同犯罪的主要分子根据犯罪总额认定符合犯罪适应原则。还要特别强调的是,犯罪集团中的有些成员,在首要分子计划后,自己单独进行贪污,盗窃或者是其他的经济犯罪,该犯罪数额不能强加于首要分子,首要分子只需要对自己知道和计划的那一部分负责。二是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四)款对主犯处罚的规定,对主犯犯罪金额的确定,不引导从犯,威胁从犯罪金额的确认。对于从犯、恐吓从犯来说,其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和危害结果与主犯一致,犯罪金额也与主犯一致。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参与组织,指挥的主犯犯罪金额的认定,应对其参与组织,指挥的共同犯罪总额负责。在共同经济犯罪中,主犯发挥了主要作用,以自己的犯罪行为影响了从犯,可以说主犯对整个犯罪都要负责,因此把所有数额作为主犯的犯罪数额是合理的。三是对一般犯罪中的从犯的犯罪数额的认定上,笔者认为以定罪的数额为前提,适当参考其个人所得赃款数额较为科学合理。共同犯罪中从犯不起主要作用,在主犯的指导下进行,其社会危害性远小于主犯,因此承担刑事责任也应小于主犯,这种作用通常以金额表现,因此调查收入是合理的。假如以犯罪总额来认定,在实行犯场合下直接参与额会小于或者等于共同犯罪总额,而在帮助犯场合下,间接参与相当于总数额,这两种场合差别比较明显。因此,在处理犯罪金额的问题上,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定罪金额和个人所得赃物金额。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6人已浏览
1,682人已浏览
217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