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公民在行使公民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力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公民权利。...
股东行使知情权: 1、根据第34条第一款规定,行使查阅、复制、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的权利,并无时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市民在行使市民权利时应尊重他人权利。(2)市民在行使权力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市民权利。(4)合法行使权利。总之,我们只有正确行使权利,忠诚履行义务,才是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有责任、有正义感的合格市民。
股东行使知情权: 1、根据第34条第一款规定,行使查阅、复制、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的权利,并无时间、形式等方面的要求,股东可以随时提出要求,公司有义务满足。 2、股东可以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知情权的具体范围和实现方式,比如章程中可以规定公司应每月向股东提交会计报表或者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公司法第166条)。 3、根据公司法第34条第二款的规定,股东有公司会计账簿查阅权,但应当提出书面请求(客观要件),书面申请一般应表明股东身份、写明请求查阅某个期间的账簿以及查阅目的(主观要件)。公司如果拒绝,应当在收到该请求之日起15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 4、股东知情权诉讼。股东知情权被侵犯的,可以向公司住所地基层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公司允许股东查询或者复制相关资料
股东知情权,顾名思义,行使该权利的主体应当是公司股东,并且一般情况下应当在起诉时具备股东资格。然而,“股东”一词在商业活动以及法律适用中具有较为广泛为外延,如显名股东、隐名股东(代持关系)、出资瑕疵股东、前股东等。 目前司法实践中,对于显明股东依法享有知情权达成了较为一致的认可意见。关于“显名”的方式,笔者认为,因股东变更属于公司自治范畴且工商备案登记系行政管理性事项,故显名股东应根据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进行综合认定;而对于实践中已经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而未将新股东登记于股东名册的且未办理工商备案登记的,不宜直接行使股东知情权。 关于隐名股东(股权代持关系中的被代持人)的知情权,因有悖于显名股东知情权原则且具有不特定性、非公示性,不宜直接认可隐名股东的知情权,隐名股东可以通过显名化程序后依法行使知情权。 关于出资瑕疵股东的知情权,在《公司法解释四》公布前各地法院主流观点是股东出资瑕疵不影响知情权的行使,《公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14条亦明确“股东存在出资瑕疵”不应成为公司拒绝股东行使知情权的抗辩理由。然而正式公布的《公司法解释四》第9条却删除了前述情形,笔者认为,若公司股东存在严重出资瑕疵的,则其知情权也应受到相应限制;而若是仅为轻微出资瑕疵,则仍应保障股东的知情权。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2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280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