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以合同书方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签订时起合同成立。 合同内容没有违法情形的,合同自成立时起生效。一方是否履行,不影响合同的法律...
合同依法成立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合同必须办理批准手续的,自手续办理完毕后生效。 根据2021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构成条件不同。 合同成立的条件包括: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至于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则在所不问,它着重强调合同的外在形式所表现。而合同生效的条件主要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符合法定形式。 (二)法律意义不同。 合同成立与否基本上取决于当事人双方的意志,体现的是合同自由原则,合同成立的意义在于表明当事人双方已就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取得共识。而合同能否生效则要取决于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体现的是合同守法原则,合同生效的意义在于表明当事人的意志已与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实现了统一,合同内容有了法律的强制保障。 (三)作用的阶段不同。 合同成立标志着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合同内容所反映的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明确。而合同生效表明合同已获得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障,当事人应全面履行合同,以实现缔约目的。简单地说,合同的成立标志着合同订立阶段的结束,合同的生效则表明合同履行阶段即将开始,它是合同履行的前提,又是合同履行的依据。 (四)责任形式不同。 合同的成立,如果当事人要承担的责任就是缔约过失责任,所谓的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损失,则应承担民事责任。而合同的生效,如果当事人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违约责任,所谓的违约责任,也称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而向对方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及适用定金罚则等。 (五)赔偿范围不同。 合同的成立,当事人承担的赔偿范围只限于信赖利益损失,所谓的信赖利益损失主要是指一方实施某种行为后,足以使另一方对其产生信赖(如相信其会订立合同),并因此而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后因对方违反诚信原则使该费用不能得到补偿。且仅限于直接损失,而不包括间接损失。而合同的生效,意味着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造成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承担实际遭受的全部损失。不仅包括现有财产直接损失,而且包括可得利益损失。
根据相关规定,就未履行合同合同生效吗为你做出以下解释: 所谓的合同生效,表示的其实是一种起始状态,有两种情况: 一:成立时生效, 二:按约定的期限或者条件生效(期限一到或者约定的条件出现即生效)。 此处的表述应该是该合同是否还具有法律效力,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包括以下情况: 一:合同一开始就无效,具体为: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或者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等情况;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指表面看上去合法的合同,但是具有非法的目的,比如履行合同实质上会造成违法犯罪的情况)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双方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等条件成就时,合同就失效。 三:合同附终止期限,期限届满时失效。 因此,要看合同是否符合上述的情形,若符合,则合同无效或失效,若不符合,则合同仍然有效。 假如合同仍然有效的话,就可以看是否出现违约的情况: (1)若是合同中约定某一方先履行义务,但是该方未履行,则另一方可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若是合同约定双方同时履行义务,则由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到最后有可能相互抵消掉。 此外,还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你说合同已经多年未履行,如果一方在另一方违约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诉讼,那么可能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将不会受理。(一般诉讼时效期限为两年。)
定作合同的纠纷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1人已浏览
69人已浏览
74人已浏览
9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