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只要夫妻借钱一方是将借的钱用于日常生活、生产或家庭等方面,这个钱就应该算是夫妻共同债务 2、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 附: ...
夫妻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在后或者诉讼时作为证据使用。但在没有办理离婚登记或者法院调解、判决离婚前,离婚协...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视情况而定: 其一,如果夫妻双方签订的该协议内容严重不公或者严重损害一方利益,则该协议没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其二,如果夫妻双方签订的该协议内容没有严重不公或者严重损害一方利益,则有法律效力。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恶意串通的】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虽然离婚协议在民政局的备案导致反悔困难,但是签了离婚协议有时候是可以反悔的。什么情况可以反悔,什么情况不可以反悔,这个问题必须要进行区分。如果是对于离婚这一行为的反悔,是不能向法院起诉的。如果男女双方为自愿离婚,对子女的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并领取了离婚证,一方反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订立离婚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因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可以在协议离婚后1年内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同时对于离婚协议中没有约定的,如探视时间、子女姓氏问题等,可以向法院起诉。最后如果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的财产的行为,可以在发现上述行为之日起3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情】 原告李红与被告陈明因夫妻性格不合,长期分居,各自生活。2008年11月,陈明在温州经营的皮鞋做坊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资金紧张,便向李红寻求帮助,并承诺资金回收后,就立即归还,李红提取了现金50000元给陈明,陈明出具了欠条。三个月后李红要求陈明还款,陈明以借款系夫妻共同财产及经营亏损无力归还。李红随即向法院起诉。 法院认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陈明所写的欠条应是夫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该欠条是双方之间财产的约定,其内容受法律保护。故李红要求陈明偿还欠款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陈明所辩称的经营亏损及夫妻共同财产无须归还的答辩理由,于法无据也没有证据支持,其理由不能成立。 【评析】 1、夫妻间借贷纠纷与婚姻纠纷的特征及区别。 根据《婚姻法》及《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与婚姻纠纷合并审理的有子女抚养、共同财产分割和对外债务分担。法律将这三种纠纷纳入婚姻纠纷中合并审理,是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法律特征,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关系,与婚姻关系具有不可分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子女由双方共同抚养、共同财产由双方共有、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偿还。一旦婚姻关系解除,这些依附于婚姻关系而发生的女子共同抚养、财产共同所有、债务共同分担的关系必然也要随之改变,它们不能独立于婚姻关系而存在。而夫妻间借贷纠纷完全符合一般借贷案件的法律特征,唯一不同的是它发生在夫妻这样一对较为特殊的主体之间。 2、夫妻间借贷纠纷与婚姻纠纷中财产分割在法律性质上的区别。 夫妻间借贷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权利的性质属于债权。债权的处理,是对债权的确认与保护,夫妻一方行使债权,需要作为债务人的另一方为一定的行为才能得以实现,它是相对权,在诉上为给付之诉。婚姻纠纷中涉及的财产分割,因依附于婚姻关系而并案处理,权利的性质属于所有权。此外,夫妻间借贷纠纷与婚姻纠纷中财产分割处理的客体不同,借贷纠纷处理的客体是属于债权人一方所有的财产,而财产分割处理的客体是夫妻共同财产。 本案中,原告李红与被告陈明之间虽然是夫妻关系,但彼此间的相互借贷仍然具有一般借贷的共同特点。我国《婚姻法》第19条第1、2款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因此,根据上述的规定,结合本案,李红借款给陈明,虽然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陈明出具的借条,应视为双方对部分财产归属作了书面约定,双方的借贷关系成立。50000元应认定为李红的个人财产,不能按夫妻共同财产计算,因此,李红要求陈明偿还欠款的诉讼请求应受法律保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4人已浏览
1,620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