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农村住宅即所谓的小产权房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并禁止向城市居民出售,但并没有禁止小产权房在同一集体组织成员之间流转、买卖,根据...
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卖方或买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是双方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是双方恶意串通,为损害他人的合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不非(违)法即合法有效原则。 只有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合同违反某强制性规定无效,合同才能被认定为无效,否则,一概不无效。 2、慎重对待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3、认定合同无效一般应以当事人请求为前提,法官不要轻易主动地去认定和宣告。 4、法官要慎重行使民事行为效力的释明权。 5、认定无效合同启动司法程序和启动行政处罚程序的区别。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 所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 (1)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3)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指因智力、精神健康原因所致;因醉酒导致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得以此为由主张行为无效。需要注意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没有例外。 2、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典型表现是股权转让合同中的“阴阳合同”。因为“阳合同”并非当事人真实意思,因而无效;隐藏的“阴合同”才属于当事人真实意思,因为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因此合同有效。另一种虚伪表示行为是实践中常见的名实不符的合同,比如名为买卖实为借贷的合同。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强制性规定分为效力性和管理性两种,只有违反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才导致合同无效。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所谓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善良风俗。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行为人和相对人之间必须具有意思联络、共同恶意,方构成恶意串通。如果只有一方具有损害他人权益的主观恶意,另一方不知情或者虽然知情但并无主观恶意的,不构成恶意串通。
无效合同的认定不仅是一个法律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科学判断问题。司法实务中的合同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判断一个合同是否无效,具有相当难度。况且在不同时期的立法中,对之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述。目前对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处理,存在尺度不一、处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大量不应无效的合同被认定无效。笔者认为,当前对合同效力认定的标准应是《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一兜底条款的规定可以认为是对无效合同标准的高度概括,是判断一个合同是否有效的法定标准。因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合同无效的根本性原因,从广义上来看,《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等规定都可以看作是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以上就是“合同无效情形及后果”的全部内容,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后果是要自己负责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关于财产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应根据合同无效不同的法律后果来综合判断,不能“一刀切”。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