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职人员有没有事业编制,参公管理还是非参公管理都是有区别的。原则上,如果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全额拨款,即员工工资、办公经费都由财政统一解决。差额单位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员工工资及办公经费都有所在单位想办法解决,同时财政配套的一部分,一般单位配套一半。 最重要的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单位实施的工资计算方式不同,差额单位的工资略高于全额拨款单位。但是全额拨款单位,具备国家干部身份的职工目前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但是差额拨款单位的全体职工都需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一般来说,涉及到收费的部门都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以国有名义注册法人企业。具体程序可以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咨询窗口清楚地获得标准数据清单。绝不允许以个人名义注册任何企业的国有资产,这是违法的。事业单位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划分方式很多。按资金来源、编制管理、组织机构等划分。按资金来源划分,如:自收自支机构、全额拨款机构、差额拨款机构等。根据组织的划分,可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其中,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家司法机关、党派组织、人民政治机构;事业单位包括:农林水利气象事业单位、文教卫生事业单位、科研事业单位、勘察设计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交通事业单位等。根据《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国家行政机构(即国务院、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职能管理机构)的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国家权力机构、国家司法机关、党派组织、人民政治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一般不要求公务员管理,但也有一些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取消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第168条),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以及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42人已浏览
768人已浏览
9,243人已浏览
1,29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