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故意杀人罪是被判处死刑最多的罪名之一,但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判处死刑,什么样的情况不判处死刑(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
故意杀人罪是我国乃至其他各国刑法中规定的最重罪名之一,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可以看出故意杀人罪原则上要判处死刑,又其他减轻的情节的可判处有期徒刑。那么到底哪些情形要判处死刑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时,又实施杀人的。如抢劫中杀人的。 2、出于恶意的报复,实施杀人的。这种行为主观恶意非常大。 3、犯罪对象特殊。如孕妇、残疾人、正在抢险人士。 4、多次杀人的。 5、组织杀人、雇凶杀人的。 6、教唆未成年人杀人的。 7、从后果上看,造成多人死亡的,或多人严重残疾的。但也有些情况不宜判处死刑:主要有: 1、因为婚姻、土地、邻里、劳动纠纷引起的杀人事件。 2、有其他法定情节的。如未成年、孕妇、盲聋哑、自首、立功等。
故意杀人罪有死刑的刑罚,但实际量刑需要根据情节判定。一般可能会被判处死刑的情况有: 1、采用特别残忍手段杀人的; 2、多次故意杀人的,此处多次,指2次及以上; 3、残忍折磨被害人,以增加被害人痛苦杀人等情况。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时考虑的因素很多,既遂、未遂是其中之一,其他的还有是否有自首、立功情节;认罪态度、社会危害性等根据23条未遂是“可以”从轻或减轻,而不是“应当”,所以最后的量刑还要法官根据具体情况依法综合判断。如果没有其他恶劣的情节,未遂犯大部分是会比既遂犯判的轻一些。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85人已浏览
254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3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