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是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一般是司法局,司法所负责日常社区矫正工作 《刑法》中第七十六条: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中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
1、《刑法》第七十六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缓刑人员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应当向本人宣布并通报原判决的人民法院,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被判处附加刑的仍须执行附加刑。缓刑考验期限自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缓刑制度是国家为了改造罪犯,减少和预防犯罪,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那么缓刑考验期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律快车为你答疑解惑。《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缓刑期满后需办理的手续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有明确规定。根据《刑法》第76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 第二十九条社区矫正期满前,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个人总结,司法所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提出建议。 第三十条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宣告事项应当包括: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书面通知决定机关,同时抄送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151人已浏览
287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