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发现或者受理的案件暂时不能确定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办理。在办理过程中,认为涉嫌构...
行政处罚以及刑事处罚皆可合并适用。行政处罚本质上代表着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而刑事处罚则代表了犯罪人员所要承受的刑事法律责任,两者在性质上存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如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的案件。比如:盗窃、抢劫,故意杀人,危害国家安全等等 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提出起诉,由人民法院立案处理的行政争议案件。比如:因拆迁,城管执法等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案件。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在法律属性、适用对象、宗旨目标、审批机构、拘役期间以及潜在法律纠纷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来说,行政拘留主要针对那些对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的人,旨在惩戒并引导教育;而刑事拘留则是在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采用的强制手段,重点在于保障诉讼的正常运行。 在适用对象方面,行政拘留通常适用于那些违反了治安法规,但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人;而刑事拘留则面向那些已经触犯刑法,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现行罪犯或涉嫌严重刑事罪名的人员。两者的宗旨目标有所不同,行政拘留致力于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而刑事拘留则偏重于防止或阻止现行犯罪分子、涉嫌严重刑事罪名的人员逃避或阻碍刑事诉讼程序的执行。 在审批机构的选择上,行政拘留通常由地方公安部门决定是否实施;而刑事拘留的立决需要地方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协同合作完成。此外,拘役期间和潜在法律纠纷方面,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通常设定为15日,若涉及多种违规行为的合并执行,最多不可超出20日;而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则被定格在14日内,但对于流窜作案、多起案件、群体作案的重大犯罪嫌疑人,拘留期可延长至37天。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拘留人时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非无法通知或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否则应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后,应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一、 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是两种不同的诉讼形式。公诉案件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而自诉案件是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的案件。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公诉案件中的犯罪行为通常较为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自诉案件中的犯罪行为多数不甚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比较小。 (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完全相同。1、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反诉,而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能就案件事实本身对司法人员提出反诉。2、自诉人有权提出上诉,享有独立的上诉权,而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没有独立的上诉权,只能请求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3、自诉案件的被告人随时有权委托辩护人,而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只有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才有权委托辩护人。4、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完全的举证责任,而公诉案件的举证责任完全由公诉机关承担。5、自诉案件中,刑罚处罚的轻重通常较轻,而公诉案件中,刑罚处罚则较重。 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第205条和第206条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以下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191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204条第3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202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63人已浏览
52人已浏览
553人已浏览
3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