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所谓“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从总体上说,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
所谓“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指对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一直被人诟病,目前国家已经开始着力破除双轨制,并努力减少双轨制造成的影响,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一种体现。 退休双轨制,实际上是指机关事业人员由国家供养,计算标准按照退休前工资。而企业退休人员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有养老保险基金供养。 其实最早的时候,在1951年我们国家出台劳动保险条例的时候,并没有所谓的区分,大家退休待遇都是按照退休前工资发放百分比的,当时的退休待遇叫养老补助费。当时国家还允许企业留用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员,发放在职养老补助费。 1955年前后,国家先后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退职处理暂行办法。1957和5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退职处理的暂行办法。才产生了机关和工人退休的区别。不过当时的待遇计算还是几乎完全一致的,退休后有劳动保险金发放待遇。 在1969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基金。企业退休职工的一些费用在营业外列支,实际上将养老保险有原先社会统筹的做法改为了企业承担养老待遇的做法。 到197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对建国以前参加工作的部分老干部,采取特殊的退休制度,也就是离休制度。养老保险仍然沿用了企业负担待遇的方法。 不过,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生存压力逐渐增大,90年代产生了一些需要破产改制的国有企业。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工资养老金都发放不下去。86年10月开始,国家又开始推行劳动合同制工人。劳动合同制工人开始交纳养老保险。 到1992年,我国对城镇企业职工全面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这样企业养老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正式实现双轨分立。 现在的企业退休人员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从总体上说,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这是因为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改革是从企业开始的,企业先实行了社会化,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单位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差距。现在已经取消了,没在用了。
赡养人数,简单来说就是承担法定赡养义务的人数,是指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依靠赡养义务人支付生活费的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赡养人是指依法有赡养义务的老年人子女和其他人。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抚养子女和依法有赡养义务的继子女。依法承担赡养义务的其他人,是指老年人的孙子和孙子。赡养,也就是照顾父母。所谓赡养,主要是指儿童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日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给予物质上的合理要求。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0人已浏览
986人已浏览
309人已浏览
3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