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一、名誉受到损害,即对民事主体的社会评价降低。二、精神和财产利益损害,精神损害即受害人精神上所受痛苦、压抑、忧郁等;财...
有些情况下,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他人的名誉受损,但是有些情况下具有违法阻却性,不成立对名誉权的损害。其一是实施新闻报道和正当的舆论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侵犯名誉权可能造成的损害有: 一、财产损害,在侵犯名誉权的情况下,会使受害人遭受财产的损害; 二、精神损害,被侵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在实际的侵犯名誉权诉讼中,法院一般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还会考虑受害人的谅解程度、侵权人的认错程度等方面。
侵犯名誉权可能造成的损害包括:一、财产损害,在侵犯名誉权的情况下,受害人会遭受财产损害;二、精神损害,被侵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 在实际的侵犯名誉权诉讼中,法院一般会考虑受害人的理解程度、侵权人的认错程度等。如果受害人理解但侵权人不认错,应责令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解释》明确了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诽谤多人造成恶劣影响的;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属于侵害名誉权造成严重后果情形。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8人已浏览
207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2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