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警对酒驾行为进行查纠,并不是简单地将当事人直接抓起来坐牢,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来确定是否需要将其送入监狱。以下是对该过程的简要概述: 1. 酒驾者被交警带到医院进行抽血检查。验血报告需要3-5天的时间来得出。 2. 报告出来后,交警将当事人通知去领取验血报告,并需支付300元费用。拿到报告后,如果酒精浓度低于80,将被扣6个月驾驶证并罚款2000元。如果酒精浓度高于80,就属于醉驾,将被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能参加驾考,并可能被提起公诉。 3. 交警大队将当事人转角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缴纳1万元保证金后可以取保候审。期间,每个月需到派出所报到,并接受社会调查。 4. 一般2个月左右,检察院将醉驾案件向当地法院提起公诉,并同时向醉驾者下达起诉书。 5. 法院受理后向醉驾者下达传票,到当地司法局报到。司法局将对个人进行社会调查。 6. 司法局出具调查建议给法院,法院按照这些建议进行审判。一般情况下,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给醉驾者下达判决书。 7. 醉驾者领到判决书后,到当地派出所取消取保候审,并到指定地点领取当时缴纳的保证金。然后就需要服刑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二) “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三)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四)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五)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将被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六个月,并处罚款1000元至2000元。如果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后,五年内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1000元至2000元。同时,五年内将无法再次参加驾驶证考试。 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将无法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如果是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话,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并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时,原告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人已浏览
5人已浏览
206人已浏览
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