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自愿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劳动合同的形式应当合法。除全日制劳动外,劳动合同应当书面签订;劳动法对劳动合同形式的要求。其次,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合法。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遵...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订立和履行合同遵守的原则有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根据《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一、合同订立原则包括哪些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二、如何订立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合意。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合意是指当事人对合同必备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当事人合议的过程,对合同内容协商一致的过程,就是经过要约、承诺完成的。向对方提出合同条件作出签订合同的意思表示称为“要约”,而另一方如果表示接受就称为“承诺”。一般而言,一方发出要约,另一方作出承诺,合同就成立了。但是,有时要约和承诺往往难以区分。许多合同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讨价还价、反复协商才得以达成。1、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称为“发盘”、“发价”等,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接收要约的人称为“受要约人”。2、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所谓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在商业交易中,与“发盘”、“发价”等相对称,承诺称作“接受”。在一般情况下,承诺作出生效后合同即告成立。作为使合同得以成立生效的承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必要条件是:(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合同订立原则包括了五种,即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自愿原则以及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对于当事人而言,除了了解订立合同的原则外,同时还需要知道应该如何订立合同,此时必须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否则就会导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1)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订立和履行合同两个方面,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自愿原则,要求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 (4)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 (5)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要求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0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291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