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执行终结后,执行已经结束了,不能恢复执行,只有中止执行后才能恢复执行。 执行终结,是民事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目前...
按照法律规定,终结执行是当时的案件不执行了。现在发现执行有条件,是可以申请执行。注意:不是要求恢复执行,而重新申请执行。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2007年修订后的《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恢复执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民法院依职权恢复执行,另一种是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 2、恢复执行无需法院做恢复执行的裁定书。
恢复执行,是指中止执行的情况消失后,继续进行原执行程序。《仲裁法》第64条第2款规定:“撤销裁决的申请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这一条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应用裁定的形式宣布恢复执行。而法院对判决、裁定的恢复执行,只要经院长批准,原中止执行的裁定自动失去效力,不需要重新制作裁定撤销原中止执行的裁定。《仲裁法》第64条规定:“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也就是说,在执行裁决过程中,发生了一方申请撤销裁决的特殊情况,人民法院暂时停止执行,最后视裁决是否被撤销,再决定恢复执行还是终结执行。
关于怎么恢复法院终止执行如果发现其有执行能力或可执行财产了向原执行法院申请重新启动执行程序就可以了。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章执行中止和终结 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09人已浏览
1,494人已浏览
875人已浏览
50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