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的金额如果只有4元,由于4元的三倍不足五百元,因此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将增加赔偿的金额确定为500元。 ...
经营者通过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虚构事实、隐瞒真实情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无论是否形成交易结果,均构成价格欺诈行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老老实实应诉,如果真有虚假宣传,就老老实实承认并给予对方一定的补偿,尽可能获得对方的谅解。——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如果是卖食品类,涉及虚假宣传可能会导致十倍赔偿,能降低赔偿额是关键。 现在的新《广告法》对虚假宣传规定严格得多。
根据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1第七条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网络价格欺诈3种呈现方式1、虚构原价、专柜价等比价信息虚构原价是网络商家进行价格欺诈的最主要方式,占到涉及价格欺诈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的90%以上。2、虚构商品的优惠幅度在网络购物中主要存在两种虚构商品优惠幅度的形式,一种是经营者虚构原价,主要是标高原价,然后声称现销售价格为原价的折,而实际上按照现售价所计算出来的原价高于商品原价;另外一种是成交价格并不是按照声称的优惠幅度计算得出,如某商品在销售页面上写明价格:196元买一送一5折包邮”,而成交价格却为99元,并没有达到其所声明的优惠幅度。3、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限时抢购、限量团购等促销方式为网络购物平台多见的促销方式,而以低价招徕消费者下单,在结算时以高于标示价格的价格结算,多发于前述形式的促销过程。经营者一般以限时”、限量”为由,要求消费者在指定的时间内下单并完成支付。消费者从决定购买到支付货款的时间较短,且基于网络支付的便捷,消费者在结算支付中容易忽略结算价格与标示价格之间的差距,做出与真实意思表示不一致的购买决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5人已浏览
159人已浏览
155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