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起诉离婚可以到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果有法定的离婚情形如赌博、吸毒、家暴、婚外情、分居满两年等,法院很大可能会判决离婚。 以上便是110...
施工索赔时有发生,那么应该如何提高索赔的成功率呢? 首先要做好证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索赔直接涉及到当事人双方的切身经济利益,靠花言巧语不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领域的依法行政全面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制意识显著增强。 2.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劳动关系各方的代表性进一步增强,工会、用人单位代表和政府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得到全面实行。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到95%以上。集体协商进一步普及,集体合同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4.企业普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基本形成。最低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全市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与同期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幅度相适应,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趋于合理。 5.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由被动监察向主动监管转变。建立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主动监管案件占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案件的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左右。 6.劳动争议调处仲裁体制基本理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面推开,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有效推进。仲裁前解决的劳动争议案件由目前占全部争议案件的40%提高到60%,劳动争议案件协调调解率由目前的70%提高到80%。
1.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领域的依法行政全面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制意识显著增强。 2.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劳动关系各方的代表性进一步增强,工会、用人单位代表和政府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得到全面实行。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到95%以上。集体协商进一步普及,集体合同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4.企业普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基本形成。最低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全市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与同期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幅度相适应,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趋于合理。 5.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由被动监察向主动监管转变。建立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主动监管案件占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案件的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左右。 6.劳动争议调处仲裁体制基本理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面推开,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有效推进。仲裁前解决的劳动争议案件由目前占全部争议案件的40%提高到60%,劳动争议案件协调调解率由目前的70%提高到80%。
问题症状: 许多企业招聘需求多、面试工作量大,但很多岗位往往是面试了十多余人,却鲜有合适的。面试人员疲于应付,往往是在做些无用功,招聘效率低,严重时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及生产。 原因剖析: 1、岗位定位不清晰,用人部门和HR不清楚需要招什么样的人; 2、迫于考核或时间压力,未对应聘人员严格筛选,就仓促约来面试; 3、面试时缺乏明确的选拔标准,往往凭个人感觉; 4、面试官缺乏专业的面试技能,无法甄选出所需人员; 5、选人只追求完美的、最好的人员,而不是寻找相匹配的人员; 6、面试时,对应聘者不够重视,缺乏坦诚和深入的交流。 解决对策: 1、HR和用人部门一起对岗位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岗位具体工作职责及胜任力要求;按照任职要求对拟招聘人员进行“画像”,对所需要人员做到心中有数。除了知识、经验、学历等常规条件外,HR还需要深入及详细了解用人部门或老板的特殊需要,如对拟招聘人员性别、年龄、籍贯、性格、爱好等倾向性需求。 2、按照拟招聘人员的“画像”,拟定标杆简历。参照标杆简历,对应聘简历进行细致分析和严格筛选,选出合适的应聘人员。先通过电话对拟面试人员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应聘者的综合情况和求职意向,并如实告知公司的招聘情况,以便应聘者衡量自身适配性,避免因盲目面试做无用功。 3、招聘前需按照招聘任职要求及胜任力模型,制定标准化的测评方案,选取合适的测评工具。面试时采取结构化行为面试法,可参照STAR模型进行行为面试,通过应聘者以往的具体行为事例,来判断其能力、业绩及胜任情况。按照事前确定好的“画像”对应聘者进行逐项对比,选取和录用匹配度和符合度最高的人员。 4、对面试官进行面试技巧及测评工具方面的专业培训,严格按照事前拟定的结构化面试及测评方案开展甄选测评工作。 5、人岗相匹配,用人之长,方能做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明确招聘用人是选择与岗位匹配的人才,而不是追寻所谓的最优秀人才。应严格按照岗位“画像”甄选出与岗位较匹配之人。面试之时,面试官要摆正心态,面试提问不能以难倒或挫败应聘人员为目的,忌咄咄逼人,应多观察和发现应聘者的优势和长处。 6、面试时,应努力创造良好宽松的沟通交流氛围,做到坦诚相待,如实详细的介绍公司及岗位相关信息,并给应聘者足够的提问释疑时间,以便应聘者充分了解其所关心的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双方草率做出决策后再反悔。欢迎交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1人已浏览
241人已浏览
1,393人已浏览
1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