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肇事逃逸,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故意破坏、伪造现场、破坏证据的; 为了...
车辆逃逸事故认定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行为表现为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车祸对方逃逸在责任认定上一般承担全部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车祸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发生道路车祸后逃逸的;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都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一、现等级划分为死亡事故、伤人事故、财产损失。 1.死亡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仅有人员死亡或者既有人员死亡又有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 2.伤人事故伤人事故是指仅有人员受伤或者既有人员受伤又有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 3.财产损失事故财产损失事故是指仅有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二、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1、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 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 2、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0人已浏览
73人已浏览
184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