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用人单位不愿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投诉,要求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的法律责任有: 1、用人...
劳动争议解决方案:双方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投资调解;...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三条条第三款规定:“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侵害个人社会保险权益的,个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依法处理。”但因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社会保险的争议种类较多,且牵涉行政部门,司法实践中,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社保争议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表现为:劳动仲裁部门不予受理,法院也不受理;劳动仲裁部门受理,法院不受理;仲裁部门受理,法院也受理。
劳动争议发生后的处理:1。协商解决。2、企业由委员会组织的,职工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犯权利之日起30日内,口头或者书面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3、当事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犯权利之日起60日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不能调解的,当事人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三条条第三款规定:“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侵害个人社会保险权益的,个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依法处理。”但因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社会保险的争议种类较多,且牵涉行政部门,司法实践中,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社保争议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表现为:劳动仲裁部门不予受理,法院也不受理;劳动仲裁部门受理,法院不受理;仲裁部门受理,法院也受理。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3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