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
一般如果是情节较轻的,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即可,如果是行为十分严重的,此时要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时所追究的刑事责任的程度是需要根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追究刑事责任后的民事责任是指在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之后还有民事责任的,只要当事人继续追究,那么就另一方就应当承担对应的民事责任,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说承担了刑事责任就不用管民事责任了。
根据具体情节和后果确定承担的责任。 《信访条例》第47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 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刑法规定了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超过上述法定追诉时效的,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特赦。这种特赦命令具有终止刑事追究的法律效力。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以被害人提出告诉为前提。被害人没有提出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对这类案件的追究就失去了法律基础。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刑法实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没有意义,因此不予追究。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如果对未遂犯可以直接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样对没有达到犯罪目的的犯罪嫌疑人来说,根本起不到任何的警戒作用,这样就很难避免犯罪嫌疑人随后继续对受害者进行二次伤害。因此,适当的追究未遂犯的刑事责任也是对受害者负责。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5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17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