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图 一、首先,公安机关会视情况对其进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请检察院批捕,可以延长一至四日,检察院一般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批准逮捕,...
刑事案件流程 1、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后,公安机关一般应在3日内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应当经过三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立案: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管辖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犯罪。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1)告知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故意伤害案件(轻伤)、重婚案件、遗弃案件、妨碍通信自由案件、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可以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以下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侦查:公安机关可以刑事拘留现行犯罪或者重大嫌疑人。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投诉和控告。委托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相关案件。公安机关认为被拘留的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三日内提交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至四天。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人,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公安机关批准逮捕书后七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情况。需要继续侦查,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不得逮捕后的侦查期限不得两个月以延长。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明确犯罪事实,证据确实充分,并写出起诉意见书,与案卷材料、证据一起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意见。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内,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内,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起诉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和技术鉴定材料,可以与在押犯罪嫌疑人会见和交流。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并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审判: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对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并附有明确的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进行审判。除了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材料,并可以与被拘留的被告人会见和沟通。辩护律师在开庭审理时为被告人辩护。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法庭审理后,人民法院根据已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作出以下判决:(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依法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的,有权用书面形式向上诉上级人民法院上诉。经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同意,可以提出上诉。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十日。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合议庭阅卷后,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的意见。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明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送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二审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最终判决和裁定。被告不能上诉。
1、立案。指公安机关、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1)公案机关的立案。按照规定,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接受,制作笔录及《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予以立案。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7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同时,根据控告人的反映,检察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对此公案机关应当在7日内制作《不立案理由说明书》。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检察院要求立案的通知后,应当在15日内决定立案。 (2)检察院的立案。检察院举报中心负责统一受理、管理举报线索。检察院决定对案件立案侦查的,应当制作立案决定书。检察院决定不予立案的,如果是被害人控告的,应当制作不立案通知书。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2、侦查。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法律规定,侦查过程中的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形式变相羁押。按照规定,侦查期限为2-7个月。 (1)一般而言,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侦查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 (2)案情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1个月 (3)对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2个月; (4)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已经延期3个月的基础上,可以再延长2个月。 3、拘留。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遇有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具体包括: ①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②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③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④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⑤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⑥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⑦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拘留时应出示拘留证。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按照规定,拘留时间一般为10—37日。法律规定, (1)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3日内提请批准逮捕,特殊情况经批准可以延长1-4日,流窜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长至30日,检察院在收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7日内作出审查批捕决定。 (2)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10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4日。对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 4、逮捕。法律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逮捕。逮捕时应出示逮捕证。对于经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逮捕的期限与案件的侦查期限密切相关,通常逮捕的期限截止到法院作出判决之日,即法院判决之日,逮捕才能结束,或变为服刑(有罪),或释放(无罪)。需要说明的是,拘留和逮捕都是强制性措施,不具有惩罚性,而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预防性措施(怕嫌疑人逃避诉讼)。 5、审查起诉。按照规定,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时间为1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检察院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退回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1个月。 刑诉法的诉讼时效是根据该罪名会被判处的最高刑期来确定的,比如说犯罪人员所犯罪名的最高刑为五年,则该犯罪人员在实施犯罪行为五年之后,法律不再追究该犯罪人员的刑事责任。对于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与死刑的犯罪人员,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办理刑事案件的简要程序如下:受害人报案——公安机关受理——公安机关初查——符合条件的立案侦查——抓捕犯罪嫌疑人到案——查明犯罪事实、犯罪事实系犯罪嫌疑人所为——向检察院报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破案——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判决——执行刑罚。你可以看出,立案只能算了整个流程的前期,破案可能还早得很。刑事案件作为公诉案件,原告方是检察院代表的国家公诉机关,嫌疑人是被告方,对判决不符的,有权提出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8人已浏览
357人已浏览
810人已浏览
10,19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