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强制交易买卖房屋的,不一定要求房地产转让。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强制交易不一定要完成交易才能定罪。强制交易未完成,但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可以...
强买强卖商品。 2、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 3、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 4、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行买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构成强制交易罪。从法律表面上看,法律规定的强制交易发生在双方之间,不涉及第三方。但是,当强迫他人不交易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达到对方只能与已经交易或者已经与特定方交易的目的时,强迫他人不交易也是为了强行达成违反市场基本标准的交易。这种间接强迫交易客观上采用了相同的手段,也侵犯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与直接强迫对方与自己交易的典型强迫交易犯罪没有本质区别。因此,我们应该扩大对刑法第226条强迫交易行为的理解,包括强迫他人进行交易,以及强迫他人不进行交易,这符合强迫交易罪的立法精神。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通常情况下,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与《刑法修正案(八)》,强迫交易罪是指有以下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强买强卖商品的; (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 (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数额立案标准不明确,视情节而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行买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一)造成受害者轻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元以上的;(三)强制交易三次以上或者三人以上的;(四)强制交易金额在一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金额在二千元以上的;(五)强迫他人购买五千元以上假冒伪劣商品,或者违法所得一千元以上的;(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3人已浏览
176人已浏览
210人已浏览
24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