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空白合同是否有效,要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1、合同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3、合同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
空白合同是否有效,要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1、合同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3、合同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没有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意思表示是当事人将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愿表现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应当是当事人自主、自由、自愿地表达的真实意志。只有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的内容表达了其真实的意思,合同才受法律保护。因此,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迫使对方当事人进行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或者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利用合同规避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适用,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均无法律效力。 2、合同的内容、形式和订立程序不违法(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从事的活动),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采用特定形式或必须经过公证、鉴证或批准、登记后才能生效的合同,必须符合特定的形式或履行特定程序才能生效。
空白合同是否有效,要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1、合同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3、合同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序良俗的情形。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格式合同中的空白条款通常都会影响要约明确性,但空白条款是否必然导致合同不成立或无效。《担保法》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二)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四十条规定:“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按照担保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理。”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债权人存在恶意,担保人在违背自身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的保证,担保人才能免除担保责任。实践中,签订空白担保合同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发生纠纷时,往往因无法证明其是空白合同而让自己遭受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三条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二)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60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312人已浏览
9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