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犯罪客观方面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犯罪客观方面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犯罪构成特征: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本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第一种,区分两种犯罪的根本关键是动机和目的,即行为人有杀人动机和目的的定杀人罪,否则定伤害罪。 第二种,犯罪行为是思想与行动的具体化,应根据行为来认定究竟是杀人还是伤害,不应把动机和目的作为关键。 第三种,关键在于查清故意的内容,只有把主观动机、目的和客观行为结合起来,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我认为,第三种意见比较全面。 正确判断行为人的动机和目的,是查清故意内容所必不可少的。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都是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必须要有“故意”才能构成。直接故意(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间接故意放在后面再说),就是“希望”危害后果发生。既然是“希望”,就必然有“希望”的动机,而所“希望”发生的后果也就是行为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判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即他究竟是要杀人还是要伤害,正确认定行为人的行为动机和目的当然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认为动机和目的就是“想”而行为人怎么“想”是无法弄清的,因此不主张以他的动机、目的,作为区分故意内容的关键。这种提法把问题绝对化了。我们不是“不可知论”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人的思想必然反映在他的行为里,而且是可以被认识的。如果不看动机、目的,只看行为与结果以及两者的因果关系,那么只要杀死了人就都可以按故意杀人定罪。这就容易发生错误。例如,某甲与女友在大街上相对而立,正在谈心多过路几个青年故意从两人中间穿过,并用语言挑衅;某甲怒,由口角而至动武。某甲见对方人多势众,拔出三棱刮刀,向其中一人的左臂刺去,扎穿了胳膊并伤及胸肋。某甲当即主动送被害人去医院抢救,终因心脏被刺破医治无效死亡。某甲动刀的动机是保护自己并对对方实施报复,目的只是伤害对方,伤及心脏是他所未预见的;事后,他又主动挽回后果的发展,足证他确实只有伤害的故意,对方的死亡实非他的本意,是出于他的过失
一、故意杀人罪是指什么(一)故意杀人罪的概念故意杀人罪名,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二)故意杀人罪的构成特征1、犯罪客体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2、犯罪客观方面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既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最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3、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本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二、故意杀人罪判多少年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值得一提的是,成立故意杀人罪,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第二,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既违反了国家的法律;第三,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前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不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3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205人已浏览
2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